29岁这年,刘振华在亲友的不解和奚落中,让我们的生活彻底转了个方向。这个一度“跃过龙门”的苏州白领,重返山东菏泽农村老家,开始了种植果蔬大棚的创业生涯。
他所投身的正是父辈们“越种越穷”的土地。经过艰难耕耘和科技投入,他在这片土地上收成了父辈不曾有过的惊喜:仅2014年上半年,就获利近20万元。在他的远景规划中,还可以看到全自动育苗温室与合作社规模的日益扩大。
从大学毕业到踏实走上农村创业的道路,刘振华用了整整6年。回还是不回?这条创业路到底有多难走?在大学生就业难作为热议话题年复一年冲击公众视线时,这类问题开始被更多大学生所关注。
今年8月30日,山东首份大学生农村创业近况调查报告出炉,该报告由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团总支书记申钊带领197名学生志愿者完成。“调查给我的深刻感受是,与城市相对成熟、宽松的创业环境相比,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形势愈加严峻。除政策规范原因,传统的社会偏见、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不可控的气候等,都无形增加了创业的艰辛和困难程度。”申钊说。
67.12%应届毕业生有农村创业意愿,付诸实践者仅6.85%
这一调查历时两个月,内容包含山东17地市已达成在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近况和全省涉农专业、商科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及认知。数据采集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相结合,发放问卷4943份,收购问卷4651份,有效问卷4543份,并对743人进行访谈,受访对象遍及50个涉农县。
促成此次调查的起因,则与一个学生社团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2010年,申钊指导学生成立一个名为“翼纵”的社团,依托商学院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农民经纪人,点燃农村创业火种。4年间,该社团共培养了200多名学生经纪人,其中80%来自农村。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次帮济南周围农民售出滞销农商品。
毕业时,申钊惊讶地发现仅有两名学生选择回农村创业。“当时我特别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什么原因制约了他们的选择?”
在对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有农村创业计划的学生占67.12%,而已筹备好并推行的学生仅占6.85%。对于在那种情况下会选择农村创业,47.21%的学生表示需要“发现明确新商业机会”。这意味着,大多数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还未真的付诸实践。
而在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中,近70%的学生对农村创业有知道,但能做到很知道的学生则仅占2.56%。
除去对有关政策认知度不高,一些认知偏差明显妨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农村创业最主要障碍是经验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第二是资金缺少。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就业观念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背后隐藏的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的巨大差距,是致使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意愿低的重要原因。”申钊概括。
从农村创业意愿强度看,越是生活贴近农村的学生越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还受家庭所在地主要收入途径影响,家乡以农商品种植业为主要收入途径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更强烈。这从侧面反映出,越是从落后区域出来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越大。
资金!57.69%已创业学院生将此视为农村创业最大障碍
与在校大学生对农村创业的想象图景不同,那些已挽起裤腿在地里热火朝天干起来的毕业大学生对农村创业有着更深的感悟。
2004年,本科毕业的章丘大学生李少清和爱人由一家兽医门诊部起步创业,遭到家人极力反对,被斥为“阉牛骟猪的三教九流的活儿”。现在,夫妻二人办起了黑猪养殖场,年销售额千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养殖户。
即使这样,李少清仍为集资扩大养殖规模发愁:“大家用房屋做抵押贷款200万元,两个月还没有批下来。相比而言,大家已经做到肯定规模,何况那些最初创业的大学生。”
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有57.69%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觉得,农村创业的最重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第二是经验不足。
对所有从零开始的创业学院生而言,行业经验的不足是他们面对的最重要问题。2012年,辞去职业学院老师一职的司艳辉回到菏泽老家办木材加工厂,起初,他甚至不了解商品的淡季时间,测量木头直径时拿不准尺子是常有些事。
怎么样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他们面临的又一道难点。刘振华回忆,刚回乡时,不会节日“打点”人情世事,办事常常碰壁。一次,一位领导甚至当面给他留下一句话:“不少事非常难办也非常不错办,就看你如何解决。”
申钊也不只一次听学生讲述农村创业过程中怎么样遭遇潜规则,怎么样给村干部、主管部门领导送礼物的历程。
调查结果显示,超越一半的受访者觉得农村创业环境一般;对地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服务,有55%的受访者只是基本认可,有37%的受访者表示不太认可,很认可人群仅占6%。
“针对农村创业学院生群体,国家颁布了一些有关政策,但不少受访者反映,存在政策落地难的现象。”申钊说。
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在大学毕业生中,有超越25%的创业人士未同意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同意过政府政策支持的创业人士中,有超越一半的受访者觉得成效一般,觉得成效不好和不知道政府政策的占33%。
在李少清看来,现在农村创业学院生同意的培训与实践脱节,“大家更需要的筹资业务、低本钱宣传、权益保护等培训基本没”。
怎么样让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道路走得更顺畅
“到农村创业的选择不应是盲目的决定,需要有肯定的社会经验和充足心理筹备,需要资金积累、家人支持与体现个人优势的范围创业。”刘振华说。
调查显示,66.48%的被调查者觉得创业最好时间为毕业后2~5年。大学生农村创业动机第一是达成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第二是应付严峻的就业形势。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了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优势:大学生学习力强,有革新精神,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更擅长发现商业机会。
怎么样让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道路走得更为顺畅?该调查报告建议,完善城乡一体化进步机制,达成“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回归,加大国家对农村进步、创业政策及创业典型的宣传,打造有益于激起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情的社会环境。
而筹资难、用地难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农村创业成功与否的重点原因。对此,该报告建议,深化农村土地规范改革,构打造体式复合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革新金融服务模式,落实健全各项扶持创业的打折政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农村创业涉及的部门复杂,并且存在配合和协调的困难与空白等问题,该报告建议,明确管理和服务部门,探索打造大学生农村创业情况数据库和项目资源库,成立农村创业年轻人协会及互联网信息平台,帮助大学生农村创业由存活型向机会型转变。
该调查同时显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有要紧推进用途。因此,报告建议,将新型职业农民、以农商品电子商务为主的农民经纪人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和创业教育体系,把大学生农村创业人数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发挥高校专业和智商优势,为农村创业毕业生提供持续跟踪指导。
作为农村创业学院生中的一员,刘振华现在已极少有刚回来时的孤独感了,尽管在这个1000多人的村庄里,留下来的青年连一个牌局都凑不齐,“目前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样把事情做好”。
不过,刘振华坦言,期望有更多大学生加入这支创业队伍,“农村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每一个人改变一点,加起来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而在申钊看来,伴随国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性弊病、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大学生农村创业率低、以存活型为主的近况势必逐步改变。“大学生农村创业意义重大、前途远大、精彩可期。”